绿色金融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强化政策工具导向、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金融机构能力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扩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等五方面,为运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截至2024年6月末,运城市绿色贷款余额305.92亿元,同比增长17.2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14个百分点。
一、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定风向”
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创设以来,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不断加强与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生态环境局及工信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项目清单,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低碳领域贷款投放,全力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在运城落地见效。1-8月全市累计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7.09亿元。为有效盘活绿色企业“票据资产”,运城市分行开辟绿色通道,对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实行“额度优先、程序优先”,着力推动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快速发展。1-8月全市累计办理“绿票通”再贴现业务0.79亿元。同时,为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按季对全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进行评价、通报,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二、创建信息共享平台“搭桥梁”
同市发展改革委、工信、财政、生态环境、能源及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将行业政策、减排进展、绿色项目及绿色企业认定等信息向金融机构推送,共筛选出市委、市政府“1311”重大工程项目中涉及“煤电、制造业、农业、绿色低碳技术转化”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名录40余家,并重点推介了符合“科技创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绿色金融项目名录11 个。1-8月全市金融机构共举办绿色银企对接会19场,上门对接企业109户,共向36家企业授信20.46亿元。
三、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增动力”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强机构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适配度。一是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部分金融机构出台《绿色低碳发展支持计划》,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绿色信贷投放目标。如农发行运城分行确定2024年绿色信贷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的20%。二是优化内部考核制度。工商银行运城分行将绿色信贷投放指标作为辖属支行KPI考核和等级行评定要素,督促支行扩大绿色信贷投放。三是给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建设银行运城分行对本行绿色信贷白名单客户放贷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较一般客户优惠20BP。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工商银行运城分行多次举办绿色金融专题培训,分别从标准界定、营销方向、政策把握、业务储备、业务进度等维度对绿色金融进行深入解读讲授。
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多选择”
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光伏贷”“水利贷”“排污权质押贷款”等20余种绿色金融产品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山西银行运城分行以排污权质押方式向山西瑞格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贷款,支持该企业回收废铝生产铝合金,打造“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中国银行运城分行以2.2%的优惠利率向华能芮城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4.92亿元,支持该企业散式风电、光伏发电等三个新能源项目。浦发银行运城分行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向5户科创企业发放贷款6650万元,解决企业抵质押物短缺难题。
五、聚焦绿色重点领域“强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以“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一是金融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建设银行运城市分行发放7500万元贷款支持垣曲县120 万千瓦抽水蓄能站项目进行可再生能源和水电发展,有效减少燃煤消耗量,改善当地沿黄生态环境。预计该项目建设期年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5 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3500 个。8月末,全市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142.10亿元,占绿色信贷总量的比重为42.45%。二是金融助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晋商银行运城分行发放1.5亿元贷款支持威顿水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技术改造,通过应用水泥行业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和装备进行产能“等量置换”,企业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0%,能耗下降15%,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000余吨,折合碳减排量约为4.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8月末,全市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贷款余额84.57亿元,占绿色信贷总量的比重达27.65%。
下一步,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将引导全辖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和扩大绿色信贷投放等,为运城经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