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探索设计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全面客观评估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央行资金使用质效,加大信贷支农惠农力度。截至2024年8月末,运城市支农再贷款余额46.8亿元,同比增长7.1亿元,增速达15.17%,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评估体系激励作用。
一、坚持“三项原则”,设计支农再贷款评估体系
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围绕再贷款资金使用效果这一评估目标进行评估体系构建,以运城市辖区13家农商行为评价对象,以人民银行自身掌握和金融机构报送数据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为了全面反映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综合使用效果,设计评估体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系统性原则。力争从多个角度反映金融机构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情况,各指标之间有逻辑相关性,从不同角度相互配合,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单家机构涉农贷款投放情况。二是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确定各项评估指标时,确保所需指标数据便于收集,计算方法合理且便于操作,评估行为可持续。三是坚持综合性原则。从多个维度评判每家机构的优势和短板,并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将所有评判指标整合分析成一项综合指标,直观评判出机构的最终排名结果。
二、聚焦“三个环节”,做好支农再贷款评估流程
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运城市分行为了增强支农再贷款评估体系的实践运用,注重“指标确定、模型分析、综合研判”全流程评估分析,压实每项指标,确保其对最终结果都能产生直接影响,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一是细化评估指标,提升评估工作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按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原则,从成效、价格、普惠和风险等方面设置能够全面评价支农再贷款相关指标,如支农再贷款余额、涉农贷款累放额、支持户数等代表性强、客观性强的评价指标,且在日常评估中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得和收集。二是构建AHP层次分析模型,提高评估结果精准度。通过此模型的分析运用,构建判断矩阵特征向量,求得同一评价指标下,不同机构的权重占比,最后将八项指标下各机构的权重占比通过算术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一个综合最终权重,依据最终权重高低得出各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效果排名。三是开展评估研判,加强评估结果运用。通过支农再贷款评估体系,全面分析研判每项指标对于支农再贷款运用质效的影响程度,精准发现、识别每一家机构在支农再贷款运用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增强支农再贷款的撬动性、普惠性和引导性,为更好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围绕“四个强化”,发挥支农再贷款评估效用
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运城市分行通过做好对支农再贷款评估,围绕“四个强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领域信贷资源供给力度,促进辖区涉农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作用。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运城市分行结合工作实际,对再贷款余额、累放额、贷款发放利率和支持户数等评估指标的权重赋值进行重点倾斜,鼓励和引导机构提升再贷款使用积极性、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支持户数。截至2024年6月末,各机构利用再贷款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每亿元支持户数同比增加36户。二是强化限额科学分配。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运城市分行将评估结果作为限额调整的参考因素之一,对评估结果靠前或有所提升的机构适当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例如,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运城市分行对一季度评估结果有所提升的运城农商行和芮城农商行适当调增了限额1.34亿元。三是强化考核工作督导。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运城市分行对机构使用再贷款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向机构反馈。对评估结果靠后的机构,通过下达提示函、通报等措施进行工作督促,指导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再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强化评估体系普适性。本评估体系同样适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强化评估体系普适运用,可以定量刻画、分析检验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在辖区内的实施效果,既可以横向比较机构之间的水平差距,也可以纵向比较同一家机构不同年份的工具运用情况,为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